國家能源局在其舉行的2025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回應了媒體關于“新一輪NDC(《巴黎協定》國家自主貢獻)提出了203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超30%、風光總裝機力爭達36億千瓦的目標。請問,為實現這一目標,‘十五五’能源發展規劃將設定哪些關鍵的階段性指標和實施路徑?”的提問。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張星:
今年9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宣布我國新一輪自主貢獻目標,明確2035年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以上。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已經突破17億千瓦,實現2035年自主貢獻目標,未來10年每年還需新增2億千瓦左右風光裝機。
新一輪自主貢獻目標充分展現了黨中央以更大力度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遠見與決心。我國擁有豐富資源總量、堅實產業基礎、巨大市場需求,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完成2035年自主貢獻風光裝機目標,但需要付出更多艱辛努力。“十五五”時期是開局起步、攻堅克難的關鍵五年,要在繼續大力發展、做大總量的基礎上,加快推動新能源“立起來”“靠得住”,實現更大規模更高質量平穩發展,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擴大新能源供給。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加快推進“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發揮水風光互補優勢,積極推動水風光一體化基地規劃建設。加大海上風電開發力度,完善頂層設計,加快研究出臺深遠海海上風電規劃性文件和管理辦法,推動海上風電規范有序建設。推動分布式新能源多場景多元化開發。
二是積極推動新能源集成發展。加快研究出臺促進新能源集成發展的政策文件,統籌推進新能源與傳統產業協同優化升級,推動新能源與算力、綠氫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互促發展,以新能源布局牽引生產力布局。支持綠電直連、虛擬電廠等促進新能源就近消納的新模式新業態發展。
三是拓展新能源非電利用途徑。在更好發揮電網作用、持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和新能源消納水平的同時,積極拓展新能源非電利用,重點推動風光制氫氨醇、風光供熱供暖等多元轉化和就地利用。加快建設風光氫氨醇一體化基地,鼓勵工業領域風光綠電替代化石能源供熱供汽。
四是全面提升新能源消費水平。落實可再生能源消費最低比重目標,加快出臺《可再生能源消費最低比重目標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制度實施辦法》,協同推進可再生能源強制消費與自愿消費。健全綠證交易機制,加強電—碳—證市場協同銜接,積極推動綠證國際互認,合理體現綠色電力環境價值。
五是完善適應高比例新能源的市場和價格機制。配合有關部門指導各地加快出臺和落實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實施方案,科學合理設定各類邊界條件,妥善處理降電價與穩收益的關系并合理銜接存量政策,穩定市場預期和投資積極性。構建適應新能源特性的市場交易規則,為新能源提供合理的收益保障與風險管理機制。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